EVO视讯
建筑防水行业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
发布时间:2021-08-20 来源:EVO视讯
(2016年12月7日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通过)
建筑防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,建筑防水关乎建筑安全和寿命,关乎百姓民生和安康。
“十三五”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,也是我国建筑防水行业调整结构,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。根据《EVO视讯》、《EVO视讯》和《EVO视讯》等政策,结合建筑防水行业的实际情况,制定了《EVO视讯》。
一、“十二五”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
(一)主要成绩
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,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和建筑业发展的带动下,建筑防水行业较好地完成了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。
1. 建筑防水材料产量稳定增长
2015年,主要建筑防水材料的总产量达17.75亿平方米。2011-2015年,年均增长率为11.47%,其中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产量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2.21%。
2. 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初见端倪
“十二五”期间,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,年均增长率13.87%,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加。行业中涌现出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,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8家;行业前50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5%,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。
3. 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
1家企业获批筹建“特种功能防水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”,成为行业的首家国家重点实验室。
4家企业获批被认定为“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”,多家企业获批被认定为“高新技术企业”。
一批骨干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,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,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,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,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,研究生工作站若干家。“十二五”期间共有1家单位承担、6家企业参与国家“十二五”科技支撑重点项目,1家企业承担国家“863”计划项目,2家企业承担了5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,其他还有若干国家重点新产品新技术项目。
“十二五”期间防水行业企业加大了科研和专利申请力度,其中1家企业的1项发明专利荣获了“中国优秀专利奖”,成为国内首次获得该奖项的防水卷材技术。
五年来,编制、修订了72项标准规范,其中工程建设标准16项,产品标准45项,试验方法等其他标准11项。
4. 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
通过在全行业开展“建筑防水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”和“建筑防水行业知名品牌产品”评选活动,31家企业的45个品牌产品入选 “建筑防水行业知名品牌产品”,114家企业获得A级以上信用等级,其中AAA级企业75家。
5. 主要防水材料质量显著提升
自2012年起,国家质检总局连续4年开展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提升活动,建筑防水卷材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从83%上升到95%,防水卷材产品质量水平逐年提升。
推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《EVO视讯》,推动工信部发布《EVO视讯》。
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在22个省级行政区域开展“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专项监督检查”;创新了证后监管与质量监督相结合的监管方式,以及政府监督与行业协会参与相结合的监管模式;并连续3年开展建筑防水卷材“质检利剑行动”。
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指导和支持下,围绕产品质量提升,先后组织开展了“质量提升年”、“培训年”、“成果年”、“质量提升省市行”、“质量提升万里行”等活动,推动落实骨干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,以标准为抓手,实现产业升级;协会还组织开展了行业产品质量动态监督检查,并对“促进防水行业健康发展产业联盟”企业和寿光质量提升示范区内的企业进行了质量抽查。
2013年,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引导成立了由13家大型骨干企业组成的“促进防水行业健康发展产业联盟”;联合11个省市地方协会组成11个区域质量诚信联盟;在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察司的主导下,31家重点企业成立了“打假保优协作网”;共有约200家企业通过以上各联盟明确承诺落实质量提升的主体责任。
6. 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平台初步建立
“十二五”期间,行业在从业人员学历教育、专业技术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成果。
湖北工业大学培养了建筑防水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合计近300人,完成了两期防水材料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班的招生工作。
2013年,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组织行业专家编写了《EVO视讯》。协会专家参与了近100场《EVO视讯》必修课培训工作,超过10000名注册建筑师参加了专场培训。
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先后组织并邀请了德国、美国、加拿大的专家来华培训行业技能培训师,先后培训了行业注册培训师近200名,建立了行业及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共11家。
国家建材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(040)站鉴定了各级别防水工、检测工近6000余名。
2013年-2015年,举办了3届“全国建筑防水行业职业技能大赛”,开展了各级别比赛近30场,34人晋升为行业技师,7人获得“中国屋面防水大师”称号。
7. 商业模式创新初见端倪
企业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,企业由产品生产开始向下游应用领域延伸,提高了企业盈利水平,加速了企业转型升级,已有企业尝试防水工程质量商业保险。
国家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建设方对防水重要性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,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已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,通过集中采购扩大了优质产品的市场份额。
(二)主要问题
1. 产业政策落实不到位
政府和社会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,而防水材料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环保技术水平不高、设施陈旧,部分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配方落后,使用不合格原材料,使行业环保问题更加突出。
部分企业没有切实落实《EVO视讯》的相关规定,不少企业仍未达到《EVO视讯》的要求。
2. 产业结构不合理
截至2015年底,取得防水卷材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计975家。防水材料生产企业规模小、数量多的特点仍然突出,市场集中度低。落后产能过剩,导致恶性竞争。
产品同质化较为普遍,长期存在生产和使用不合格产品、无许可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,市场行为规范程度仍然较低,影响了防水行业健康发展。
3. 创新能力不足
国内的生产技术、生产装备、产品种类等生产能力与国际先进生产技术水平差距逐步缩小,但行业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缺乏,企业创新的能力和动力不足,企业过度重视主要材料而轻视配套材料,重视产品技术而轻视应用技术,重视市场开发而轻视技术储备。
4. 应用领域市场规范程度有待提升
目前,行业主要以材料生产企业为主,与下游建设行业相关各方的协同机制有待完善,防水设计专业能力不足,防水系统配套与应用技术不成熟,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。
施工企业依然弱小,施工主体责任不明确,工程资质挂靠以及非法转包、分包现象普遍,防水产业工人培训不足、专业技能水平不高。
防水工程市场不够规范,工程质量监督不到位,不合理低价中标造成防水工程质量问题突出,建筑渗漏率仍居高不下,给建筑安全带来隐患。
二、“十三五”发展指导思想、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
(一)指导思想
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,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,以转型、创新、融合、绿色为行业发展理念,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不断满足国家发展建设需求,推动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,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(二)发展战略
1. 转型升级战略
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政策为指导,全面落实国家产业政策,转变行业增长方式,不断提高市场集中度;引导行业产品结构调整,淘汰落后产品、落后工艺、落后技术和落后装备,开拓新的市场领域,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。
2. 创新驱动战略
推进技术创新、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。加强基础理论研究,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,以企业为创新主体,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;转变企业经营理念,以商业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市场竞争能力;借力信息技术,以管理创新推动企业提质增效。
3. 产业融合战略
构建原材料供应、产品制造、设计、施工应用和服务的全产业链平台,促进行业融合,推动全产业链资源流动,增加产品和服务附加值,全面提升防水行业价值。
4. 绿色发展战略
以科技创新为支撑,以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评价为导向,推广清洁生产,落实节能环保产业政策,优化产品结构;打通绿色产品、绿色工厂、绿色园区、绿色供应链等全要素发展路径,满足绿色建筑需求。
5. 人才发展战略
树立技术、营销和管理人才并重的理念,把培养、引进人才作为企业(行业)发展的基础。完善学历教育、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,夯实行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。
探索防水工人职业化制度。
6. 行业自律战略
完善行业自律机制,主动接受社会监督,自觉规范企业商业行为。加强信用体系建设,打假扶优,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生态。
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组织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
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行业建设,提高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意识,践行企业EVO视讯。
(三)发展目标
依据国家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,综合考虑我国“十三五”期间经济形势以及防水行业未来发展条件,今后五年防水行业的主要发展目标是:
1. 持续保持行业健康发展
“十三五”期间,主要防水材料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6%以上,到2020年,主要防水材料总产量达到23亿平方米,满足国家建设工程市场需求和人民对品质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,不断开发海绵城市、海洋工程、地下综合管廊、装配式建筑、绿色建筑和既有屋面翻新等领域的增量市场,促进行业持续增长。
2. 继续深化行业结构调整
“十三五”末期,培育20家大型防水企业集团,培育100家大型制造企业;行业中涌现出若干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,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以上;行业前50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50%。形成2-3个建筑防水材料产业基地,发挥产业集群优势,明显提升行业集中度。
3. 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能力
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提高自主创新能力,推动企业、科研机构新建3-5家国家级或省级技术中心,鼓励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。
不断提升行业知识产权意识,专利申请数量年平均增长率10%以上,其中发明专利占比10%以上。
4. 加强标准规范引领作用
构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标准体系,以国家标准化改革为契机,以标准、规范、图集、工法的编制和应用为抓手,引导和促进行业产品及工程的质量提升;不断开展国内标准规范的国际化。
5. 大力提高产品和工程质量
通过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技术引导,研制和推广耐久、可靠的防水系统,大力推进满足工程需求的新材料、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装备的应用,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;推动建立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,显著降低工程渗漏率。
6. 进一步发挥品牌效应
继续开展品牌建设,加大对优质产品的宣传和推荐力度。力争形成50个以上在国内有影响力的行业知名品牌。
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,依托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,扩大防水产品和成套装备的出口,提升民族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。“十三五”末期,行业中涌现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。
7. 完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
推动学历教育、职业教育的发展,完善行业注册培训师制度,持续参与注册建筑师的继续教育工作,加强行业专家队伍建设。
逐步开展防水工人职业化基础建设,重点开展基础性的职业技能培训,推动建立1-2所防水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30个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,注册培训师人数增加25%以上。
扩大防水工人职业技能大赛的领域和规模,并纳入“中国技能大赛”序列,全面提升从业者的职业技能水平;积极参加并申请承办国际屋面工人职业技能大赛,汲取国际先进施工技术。
8. 推动防水工程市场机制创新
推动企业由单一的材料供应商向防水系统服务商转型。
初步建立以防水工程承包商为主体的防水工程市场体系。培育10000家具有施工资质的防水工程承包商或屋面工程承包商。鼓励组建防水施工专业劳务